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攀枝花   >  攀枝花播报
四川新闻网攀枝花频道 | 主流媒体 花城门户
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金龟村:推进产业发展有三个“法宝”
2021-08-24 19:39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玉 滕德银 刘阳 记者 陈荞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金龟村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村两委紧扣福田镇“农业立镇”发展思路,党组织发力,党员带头,思想高站位、产业高发展、生活高质量为目标,融合‘’人、地、策‘’元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力奔跑。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000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金龟村在推进产业发展上,主要有三个“法宝”村民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丰收喜悦。

依靠“人”这个关键,明思路举实措

产业强不强,要靠“领头羊”。金龟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作用,在镇党委全力发展福田芒果特色支柱产业的思路下多措并举,成果丰硕。

选好“领头羊”。党支部书记作为产业发展致富带头人,作为政策传达的“传声筒”,及时组织党员开展学习,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提高干部的履职能力。同时,依靠带头人自身芒果产业优势,引导解决附近劳动力进行果树管理采摘等工作。截止2020年,成立了3个合作社,发展致富能人4人,其中省级优秀家庭农场2个,累计辐射带动劳动力400余人,全村芒果种植面积从最初6000亩发展到1.28万亩,实现翻一番的成效。

培育“土专家”。持续提升“福田模式”,将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注重实地教学,在金龟村设了专家培训授课点,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培训。其中,技术专家在农户果园亲身示教,以实践操作带动理论培训,注重调动参训农户共同参与,做到现场答疑,后续跟近解难同时,组织村“两委”成员到华坪县等产业发展好的地方学习发展经验,有基础条件的党员加入芒果示范户、发挥其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标兵”作用,引导种植散户、对子户“像石榴”一样抱团发展

发展“对子户”。推行“专家团队+示范户+对子户+普通农户”的层级打捆结对培训机制,即:专家分组包片结对示范户,示范户结对对子户,对子户结对普通农户,芒果专家团队的成效考核与其结对的示范户芒果产业发展成效挂钩,优秀示范户评选以其结对的对子户芒果种植成效作为关键指标。全村芒果示范户达到 12 户,对子户达到98户,实现了农家户户都有芒果种植技术“明白人”、“行里手”

激发“地”这个活力,壮实力促发展

立足福田镇“工矿废弃地高效利用”区位特点,金龟村两委的党员干部转变思路,注重立体式发展

壮大第一产业。依托自然环境优势,坚持产业富民思路,突出抓好芒果特色产业主导作用充分盘活土地林地资源,加大土地流转,耕地分配到户,确保户户有土地同时发展猪鸡、玉米等早春蔬菜,注重林下经济培育,亩产效益明显2020年度农民仅靠芒果收入一项就达到户均3万余

盘活第二产业。立足工业强镇”战略、补短板,增优势,用发展农业的思路,变“地”为宝,让“农业”与“工业”活起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当好企业的“服务员”,强化企业与农户沟通协调,通过土地合作租聘方式,让资源变资产,提高村集体收入。同时鼓励村民到企业务工,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已与攀钢504电厂签订20年460亩合作协议,共收益3400万元,2020年靠桠华公司租金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引导村民就近企业务工20余人。

促推第三产业。着力打造宜居小村,发展“玩、乐、吃、买”一体链,构建农文旅规模一体化,鼓励村民发展旅游服务业,吸引游客驻村游玩,同时利用电商平台与游客资源对接,对芒果进行加工制作成芒果干,在网络与实地游客中销售,增加农场品购物体验,提升金龟村整体三产水平与知名度,刺激提升一、二产业,形成经济闭环效应。目前“朱家庄”“桃花山庄”农家乐等服务业已悄然兴起,实现金龟村三产服务业零突破,年营业额达20万余元,活力不断释放,发展前景乐观。

用活“策”这个法宝,夯基础提质量

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金龟村两委的党员干部明显地意识到,基础牢,产业旺,民心齐,干劲强,还要得力于社会环境宁不宁,这是产业发展好不好的“压舱石”。

夯实发展基础。金龟村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抓住发展牛鼻子,主动作为,听民情,想民策,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丽攀高速公路、梅子箐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的时机,鼓励动员群众自筹自建,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级活动阵地,奠定农业发展基础,努力克服农业硬件设施条件相对较差,产业基础发展相对较慢的短板问题2014年以来,金龟村累计争取资金2300余万元,大力开展村组道路、人饮工程、高效节水、沟渠建设田形调整等项目的建设。通过几年的奋斗,金龟村5个村民小组入组道路全部硬化,提罐站基本满足芒果产业发展需求,达到“户户通水、路路出行”标准,农村风貌得到极大改观,在产业发展上更加平稳

构建和谐环境。着力打造“老有所靠、病有所依、幼有所教、学有所育”的和谐安宁村,强化基层社会治理,确保村务、党务、政务、服务随时公开,财务每季度公开一次;加大社会治安治理,制定村规民约,每户按照要求缴纳卫生保洁费120元,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确保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循环。抢抓梅子箐水库移民搬迁安置工程,确保了56户彝族同胞“搬新家、住新房、展新貌”,有效促进民族团结,化解风险矛盾。

紧盯脱贫攻坚。把脱贫攻坚作为有序衔接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来抓。2014年以来,金龟村争取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人饮工程等扶贫政策资金200余万元,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70人在2018年实现全部脱贫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余元。几年来,贫困户不仅仅实现“摘穷帽”更甩掉可思想上的“穷包袱”,感恩意识切实增强。其中石关门组的倪树兵主动申请疫情防控一线,还被省市主流媒体报道,在贫困户中形成良好的影响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