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攀枝花   >  攀枝花播报
四川新闻网攀枝花频道 | 主流媒体 花城门户
“三治”齐发力·党建“同心圆”——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基层治理工作侧记
2021-04-09 12:24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消息(滕德银 徐欢 翁春兰2020年6月,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镇榴园村挂牌成立,由原大田村和班庄村由合并而成,是大田镇中心村,有867户2911人其中党员107名,区域内人民政府、法庭、派出所、医院、中小学、银行、敬老院等单位和40余家商铺及个体户,村主导产业石榴种植。近五年来,村党委加强对基层治理的引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治”齐发力,党群一条心,以解决突出问题为抓手,不断创新基层治理办法,丰富议事协商形式,构建了“自治同心”、“法治同心”、“德治同心”三大同心圆,取得了基层治理的突出成效。

党群一条心,构建“自治同心圆”

自治是“三治合一”的目标。榴园村党委从三个方面入手,画好“自治同心圆”,自治工作呈现新气象。

党建引领促群众思想转变提升近年来,广大村民思维固化,主导产业抱团发展力不,一三产融合发展缺乏动力,并村后存在人合心不合的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村党委拿出了一套“广泛宣传+针对性访谈+重点解决”的工作机制。先利用村民大会、坝坝会、宣传栏、村民群等载体,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再通过党员包户找问题,针对存疑的村民,及时交流解答疑问,对仍存疑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及时解疑答惑。5年来共解决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10余个,在党员的带领下,群众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在党员张景良的带领下,全村九个村民小组70%小农户大力开展人工授粉,提高石榴产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家庭农场10个,带动300户小农户规模化生产石榴,提高市场竞争力,争抢议价权。

党群同心促石榴产业提档升级。榴园村通过打造“农资店+人才超市+技术学堂”产业服务平台,解决了果农石榴种植投入大、污染大、石榴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一是利用村集体经济成立“农资让利店”,销售有机肥、水溶肥及生物农药等对环境污染小的产品,在店内设置化肥农药包装回收点,防止农业废弃物二次污染。二是聚集能人专家开办人才超市,集合村内的技术党员、土专家、田秀才20余人,这些人才中,陈继华于2011年9月到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考察引进中农红、红如意等石榴新品种,并多次参加全国石榴研讨会,他调配的药水受到广大果农的欢迎。省劳模彭建辉,获得全国科普惠农新村带头人十佳科技示范户、农村优秀实用人才、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农村科普人才等优秀称号。人才们均在“超市”上架,为村民石榴种植的药水调配、化肥施用、喷药除虫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各村民小组的土专家、田秀才,根据实际情况,在村党委的组织下,办了“技术学堂”,利用社房、村民院坝、田间地头设立技术学堂,就近提供石榴种植技术培训,帮助果农提高种植技术,增加石榴产量,提升石榴质量。四是农文融合助力品牌打造,在政府的带领下连续举办石榴节16届石榴花节4届,党群同心齐发力让大田石榴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党群合力狠抓石榴市场规范。村党委按照“党组织+协会+党员+会员”工作思路,广大党员积极带头,果农群众积极参与,共同破解了以往石榴销售中的“冒充大田石榴”、“无序竞争价格乱象”、“串通一气压价收购”等难题。村党委联合石榴协会“三措并举”,在石榴协会会长张培振及广大党员的努力下,积极发动会员、果农参与石榴市场规范。今年50多名党员、30名协会会员及20多名果农志愿参与监督、规范市场,共计发放告知书、倡议书1000余份,设立三个交通卡点防止外地生果流入冒充大田石榴,建立一个流动监管队不定时查看交易市场。完善《村规民约》和协会章程规范本地果农销售,全村党员以身作则,坚决做到“不成熟果子不售卖”。党员周正清还主动参与石榴交易市场大棚建设,统一石榴收购,整合收购商,让交易更加透明,更好防止外地生果流入,更能维护大田石榴品牌,让果农得到了实惠。

党群一条心,构建“法治同心圆”

法治是“三治合一”的准绳,也是一条红色底线。榴园村党委从两个方面入手,画好“法治同心圆”,让依法治村工作有新抓手。

狠抓党员法纪教育,凸显“典范抓手”村党委科学分工,明确班子成员职责,对村里的重大事项决策,始终坚持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的原则,既体现党组织核心作用,又充分保障村民自治组织的权利。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按照清单式的管理办法一一实施,严格党员日常考评,建立健全防止党员失联、党员违纪违法通报处理机制,提升党员遵纪守法的意思,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发挥党员在遵纪守法上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坚持开展党员评比表彰工作树立党员好榜样,通过举办“农民夜校”,开办“新时代讲习所”“七五”普法知识趣味活动,法律顾问到村讲课等活动,帮助广大群众增强集体观念,提升遵纪守法的意识。

狠抓法治思维,凸显“底线抓手”。依托中心村地域优势,整合各类社会组织、社会资源,打造法律服务平台。利用法庭、司法所、司法助理员、法律顾问、花城联姐、综治联防队伍、网格管理员9个业务系统为支撑,有职党员在岗位上发挥作用,无职党员引领带动扩大影响力,构建榴园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打通了法律服务广大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思维”,奠定了广大群众凡事讲法、遇事用法的思想观念基础,凸显了基层治理的“底线抓手”,让村风大有转变。5年来,举办各类“法治讲堂”20余场,村党委通过微信,QQ利用春节、“法治宣传月”“3.15”等特殊时间节点在人流密集处开展法律宣传,确保村组干部及党员每月入户宣传一次,坚决做到全村森林防灭火零火灾、社会维稳零上访、刑事案件零件。

党群一条心,构建“德治同心圆”

德治是“三治合一”的基石,也是社会风尚的集中反映。榴园村党委从三个方面入手,画好“德治同心圆”,以德治治村工作有新局面。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功德的基本要求,是乡风文明的基准。村党委联合镇域内的法庭、部队、学校等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工作。通过与部队、学校党员的沟通交流一起过党组织生活,开展10次“军民共建”“家校联谊”活动,让爱国理念深入人心。法庭、交警队、派出所宣讲法律法规知识30多场,帮助党员群众树立规则和公正意识。党建共建工作的持续开展,广大群众得到了熏陶和教化,五年来村内的10个文艺节目主题均是“爱国”“文明”“友善”。

互助式志愿服务循环体系释放强大正能量。党员带头组织成立6支志愿服务队,即:党员志愿服务队团员青年先锋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民兵服务队百姓调解队文化宣传队,党员占服务队成员的70%。建立互助式志愿服务循环体系,依托6支志愿服务队,在各个村民小组内全面建设“服务银行”,推行“闲时存服务,急事换帮助”的互助式志愿服务模式,构建了15分钟服务圈,形成了户帮户、组帮组的良性循环,实施“立体化”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村民的生产、生活等各个角落,快速解决群众的问题,让“服务银行”志愿者成了村民的贴心人,用爱心凝聚人心,淳化民风。

诚信成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品牌。诚信生产、诚信经营、诚信服务是全村人依托石榴产业,推进诚信建设,凸显基层治理的抓手。诚信,成为了大田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大品牌。在诚信生产上,依托“一区五园”,坚持生产绿色无农残石榴,建成“三品一标”和溯源防伪标识,优质的石榴酒,石榴蜂蜜远销全国,很受顾客欢迎。在诚信销售上,全村党员带头,遵守《村规民约》和《石榴协会章程》,果农“不提前开园”、“不售生果”、“不以次充好”。在石榴协会的监督下,10余家电商、20余家收购商形成《大田镇石榴销售诚信公约》,承诺“不收生果”、“不打价格战”、“不缺斤少两”。在诚信服务上,在5个党员示范农家乐、3个示范农家乐的带动下,均在菜品、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向顾客作出郑重承诺,凸显“食品原生态”、“店大不欺客”的诚信理念。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