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闻网消息(滕德银 李雨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这是当前农村的一项重点工作之一。攀枝花仁和区大田镇乌喇么村昔日的3户贫困户,如今成为了养殖业的“带头人”,用实际行动较好地回答了这一提问。
52岁的王应芳,一只耳朵听不见、一只眼睛看不见,是二级程度的残疾人。但是,从2014年脱贫攻坚以来,在党和政府及帮扶责任人等的帮助下,如今的他已是村子里响当当的养殖大户,去年一年,他靠养牛就赚钱20余万元。
“我现在有大牛7头,小牛6头,前几天卖了1头,大猪有3个,小猪有1个。主要靠买牛来喂养,等着生小牛,然后再卖。”4月7日下午,四川攀枝花仁和区大田镇乌喇么村的村民王应芳在牛圈里高兴地说。
![]() |
去年年底,他获得“仁和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荣誉,对这块奖牌,他分外珍惜!他对村第一书记王文华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脱贫了,很感激你,也很感激很多帮扶过我的领导,我要好好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恩情!”
他是如何回报的呢?
“他是一个热心人,有较好的养殖技术,特别是牛生了病,找他一般没问题。前天我的牛拉肚子,他来打了2针,昨天好多了,今天我又来找他过去帮我看看!”村民李建这样说!
王应芳说,给牛治病,自己多年来摸索出了一些经验,给乡亲们的牛治病只收点药的成本费。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周围有10余户群众,跟这他一起养牛。
![]() |
“我有心带领大家一起养牛,牛养得多,有一定的规模和品牌的话,价格才更好卖好点儿!”这是王应芳的内心话。
“前几天,我又来老王这里牵了一头牛去喂。前年底,在他的帮助下,我买了一头牛,去年初生小牛,年底卖小牛,本钱就回来了,大牛价值2万元,相当于纯利润哦!再隔两个月,我那头大牛又要下崽了!”村民李金谈起王应芳的帮助,很高兴!
王应芳不仅自己养牛,带领大家养牛,免费帮大家给牛治病,还当起了经纪人,平时空闲时候买牛来卖,赚点小钱。“前年和去年,赚的小钱不多,就一万多元吧!”谈起当经纪人的经历,王应芳笑着说:“关键是要了解信息,把握好市场,才能及时买来及时卖,赚点小钱!”
47岁的张作云,很勤劳。如今他的羊圈里,有大大小小的羊子170余头,是村子里名副其实的养羊大户!
“你问我养殖技术从哪里来?还不是靠王文华等村上领导,每年帮我请市农科院和区上的专家来帮我指导!说实话,平时搞好卫生,预防第一,羊子就不会生啥病!”谈起养羊技术,张作云信心满满。
![]() |
2014年前,他可是家徒四壁,是典型的贫困户。“镇政府帮我盖标准化的羊房,送给我种羊,还帮我翻修了房屋,区法院还给我送来了5吨水泥……现在日子好,我很满足嘛!”谈及几年来脱贫的经历,张作云满是感激!
“目前,周围跟着我养羊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对于技术我毫不保留,都免费帮助,有空的时候还上门帮忙。我还特别强调,千万不要喂化学饲料,勤快点儿多赶到山上去吃草,羊有好品质,价格才会高!”谈起技术和品牌,张作云很有主见!
他的老羊圈,已经该修得了。“今年卖几头羊,就把老羊圈拆了,重新修,还是标准化的羊圈好!”张作云这样谈自己下一步的打算。
49岁的王树金,如今有大牛4头,羊子20余头,去年卖牛羊共卖了近10万元。
“2016年,我就把5万元借款还清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感谢村上领导的帮助,我心里记着的!”谈及过去的日子,他感慨不已!
“新品种,价格高。前年以来,我就开始试着养新品种牛,现在觉得新品种很适合,体重一般重一倍,价格还高,不愁卖!”在改良本地土牛的探索上,王树金很有心得!
![]() |
“去年,王文华书记鼓励我去学开车,现在我就正在学,下周就考三科目了。学会开车,以后的日子就肯定更好嘛!” 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昔日的贫困户王树金的眼睛里,装满了美好的憧憬!
村党支部书记张有华说,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根据实际情况,党和政府先后帮助贫困户在修房子、打水池、送种苗和肥料等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帮助。“特别是在把部分脱贫攻坚户树立成为致富典型上,我们下了一番苦功夫。今年,村两委的一项重要工作落,就是用典型引领昔日众多的贫困户,继续增强信心,学好技术,发展好产业,走上一条衔接性强的乡村振兴之路!”
![]() |
据第一书记王华介绍说,目前在昔日的76户贫困户中,养牛在10头以上的有4户,养羊在20头以上的有10户,养两三头牛和十来头羊的,就更多!“我们正在争取一个大项目,利用好乌喇么村特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准备因地制宜发展好养殖业,打造好乌喇么村的养殖品牌,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又好又快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