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攀枝花6月14日讯(冯国栋)为深入推进最高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西区检察院创新宣传方式,通过“请进来”与“走出去”,传统方式与现代理念结合,多管齐下多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服务基层群众。
一日检察开放,让工作更加透明
6月9日,该院邀请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群众代表走进检察机关,走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实地了解12309工作职能。在工作汇报中,该院向与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检察机关12309工作职能,本院2019年以来“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情况,现场演示拨打服务热线和通过本院微信公众号登录,使与会人员对12309、对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与会人员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检察开放日活动,使自己对检察机关司法改革后职能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西区院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改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创新责任落实更加到位、回复答复更加规范、矛盾化解更加有效“三个到位”工作方式,对2019年以来所受理的65件信访案件均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且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服务民营经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很不容易,也体现了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决心和能力。
一次公开听证,让公正化解矛盾
在宣传周期间,西区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就本院所办理的一起司法救助案进行了公开听证活动。该案三名申请人分别为76周岁、75周岁、69周岁高龄,系一起限定刑事责任能力被告人故意伤害案刑事被害人。案发后,三名被害人在医院花费五万余元,被告人无力赔偿,所费款项均为被害人借钱垫付,且对被害人心灵、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听证会上,承办人就原案情况、调查情况、救助依据等进行了详细汇报,申请人对案发及救治情况进行了陈述,与会代表、委员、人民监督员从救治医疗费用构成、民事追偿途径等发表了充分论证意见,认为该司法救助符合救助范围,检察机关拟进行救助的决定及金额适度,体现了检察机关的为民担当。通过公开听证,进一步化解了被害人的悲观、怨恨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次司法救助,让温暖浸润心灵
经过公开听证,西区院为该三名刑事被害人提供救助金2万元人民币,使三位老人能够渡过生活难关,重拾生活信心。76岁高龄的受助人王爷爷动情表示,自己是当年修建成昆铁路后留在攀枝花的老兵,遭此飞来横祸,使自己及家庭不管是经济上还是生活上承受巨大打击,是检察机关依法办案的同时主动为其提供司法救助,这是检察机关对老兵、对老人、对人民群众的拳拳深情,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检察机关。
一场基层宣传,让职能深入人心
6月10日,西区院工作人员早早来到辖区人流量最大的星瑞时代广场,一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宣传活动在这里如火如荼展开。在宣传活动中,工作人员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检察宣传画报,详细向人民群众讲解检察机关基本职能、新时代“四大检察”工作、12309检察服务中心、控告申诉及司法救助须知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内容。通过使用智能手机,一步一步教群众使用微信、网页登录12309中国检察网,通过网络反映诉求并现场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80余人次。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对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多名参与群众表示,这样的活动很好,直观明了、浅显易懂,给自己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法律问题提供了解决方向和途径,为检察机关“点赞”。活动中,该院还邀请电视栏目对相关活动进行全程跟拍播放,通过电视、网络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