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新闻网攀枝花6月3日讯(滕德银 汪 涛)“我种植的食用菌,是绿色天然无公害的食品,每天摘一次,市场供不应求。我和姐姐家一年毛收入60万元。有钱挣,我们干劲儿足,晚上送货再辛苦也值得。目前我正在思考如何搞好深加工的问题。”6月2日上午,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白拉古村主任李如斌的带领下,笔者见到了被村民称作深山“小菌王”的小伙子冉鸿文,37多岁的他笑得很开心。
![]() |
冉鸿文小时吃过很多苦,文化也不高,但打工见的世面也多,上进心强, 也爱学习,如今是村民小组长。“种植菌子,我是在2014年在永仁县学的技术。回家试种后,觉得效果比永仁县的效果还好,原因是我们这里是老山深处,气候很好,湿度足,有天然的优势。关键是要掌握酸碱度、高温灭菌这两个环节的技术,只要掌握好了,就能种出好菌子来!”
“作为小组长,我也是在学习中,邻居陈洪志就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们小组发展好经济,就是要像他一样敢于苦干实干和创新才行,他家试种的猕猴桃、黑美桃子、车厘子都成功了。带领大家致富,我有信心!”谈及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话题时,冉鸿文这样认真地说。
镇人大代表,牛圈房组原村民小组长,52岁的陈洪志说:“小冉正年轻,头脑灵活,思路开阔,能带头靠勤劳致富,大家送给他‘小菌王’的称呼,是恰当的。农民挣钱不容易,产业发展思路是第一。”
![]() |
谈起种植食用菌的事情,让冉鸿文很感动的事情有两件。一是镇党委政府为解决好他们小组的19户人的交通问题,专门修了一条水泥路,花了500多万元。二是镇党委政府为解决好他们小组的吃水问题,专门打了一口深井,牲畜和农业用水有了保障。
“以前公路不通,也缺水,大家都比较穷,有的人甚至想搬家,离开这个偏僻的深山老林。如今,我们致富不忘党恩,这是我的真心话。只要大家愿意跟着我种植食用菌,技术和销路,我都包了,因为我有责任这样做!大家富裕起来了,我们的这片深山老林,也会成为富裕的世外桃源!”谈冉鸿文这样信誓旦旦地说。
![]() |
据悉,白拉古村水果丰富,种类繁多,独特的气候导致这里的水果品味都很高。春季有枇杷、樱桃;夏季有黑美人桃子、葡萄、火龙果、猕猴桃、李子;秋季有板栗、核桃;冬季有枇杷、冬桃。此外,还有黄金菊、玛格丽特、百日草等花,一年四季常开不败
![]() |
谈及未来,冉鸿文还有一个打造深山“世外桃源”的设想。他说,牛圈房组的森林植被多,数目参天,公路修通了不再偏远。如果把彝族文化和出产众多的特色水果联系起来,那搞民宿、搞果园采摘等乡村旅游,应该是很有发展前景的。“我们上个月召集19户人开了会,准备引进一个公司来合作,大家出土地,栽果树,搞林下养殖,办民宿,世外桃源应该不是梦!”
![]() |
其实“小菌王”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入党的事情。他羞涩地说:“我文化程度不高,担心村党支部不接纳自己,所以即便当了小组长,也不敢交入党申请书。”
乡村振兴,关键在基层组织要搞好,特别是要抓好党员致富带头人这项工作。
![]() |
“党员致富带头人,是农村走向普遍富裕之路的‘发动机’工程,也是我们提升精准脱贫成效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必由之路。对有梦想,有闯劲儿,吃得苦,有奉献精神的农村年轻人,按程序和要求,把他们发展成党员,抓好农村党员特别是致富带头人的发展工作,是提升村两委作用发挥的关键一招。”镇党委书记欧炳洪这样说。
![]() |
牛圈房,这个小组的名字实在是很土气。但是,有“小菌王”这样的年轻人来带头,加上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相信“牛圈房”里的“牛”,一定会冲出栅栏,变得真正“牛”起来。但愿“小菌王”冉鸿文的两个梦想,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