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攀枝花   >  社会法制
四川新闻网攀枝花频道 | 主流媒体 花城门户
交通事故处理中如何便民利民的思索 
2018-07-04 16: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四川新闻网攀枝花7月4日讯(丁友军)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非机动车保有量呈几何式增长,人们的出行率增高,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因而引发不安定因素也日益增多,如何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减少各类不安定因素,是摆在各级交警部门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据统计,2017年,交警一大队辖区道路交通事故接处警2929起,其中:一般程序处理17起、简易程序处理696起、自行协商2216起,伤人数33人,死亡人数5人,经济损失1572925元,其中难调解的占15%。交通事故损害纠纷调解工作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为做好交通事故调解工作,有效化解事故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深入推进服务便民化决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现就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作些探讨。

一、交通事故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

(一)机动车增长速度与道路发展速度不匹配。

经济高速发展,机动数量每年成倍增长,截止2017年底攀枝花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25.95辆,其中汽车16.76万辆,私家车14.89万辆、摩托车9.09万辆、营运车辆1.71万辆、出租车1597辆。由于地理地势限制,攀枝花市交通路网发展相对滞后,目前路网结构单一,交通枢纽地段相对集中,路网覆盖面积有限,全市等级公路3592.86公里,高速公路195公里。作为一个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的地级市来说,交通设施发展的相对滞后车路不平衡的现象将日益严重。目前攀枝花是以20世纪90年代的路来承受21世纪的机动车数量。

(二)交通设施设备不完善,道路渠化不合理。

目前攀枝花市道路结构是以贯穿型干道为主,无城市环线,道路自我调节能力差,同时车流量特别集中,高峰期极易导致堵车、排行情况,如大河北路渡口桥南至巴斯箐机电市场路口,为城市主干线,线路全长3.6公里,沿途途径东区政府、中心医院、五十四步步高广场等人流车流量大地域,同时无绕行线路选择,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引发连续性拥堵,在这样的“蠕行”状态下,驾驶员状态极易受到焦虑情绪影响,极易再次引发交通事故。近年来非机动数量急剧上升,但受道路情况限制,目前攀枝花并未独立规划非机动车道,所以造成,电动车、自行车、机动车共行一道,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的交通事故,每天都在上演,究其根本还是在道路设施建设上的滞后。

(三)交通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很多,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但其中驾驶员存在侥幸心理的因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行车,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体,特别是驾驶员乱变道、抢红灯等违法行为,注意力不集中(打电话、看短信、发微信),过高估计自己能力,判段失误等是导致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四)部分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淡薄。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机动数量每年成倍增长,道路交通公路里程不断出现新的延伸,“人车路”三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广大交通参与人现代交通意识缺失,也是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当前交通事故处理现状

(一)当事人利益诉求多。当前,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诸多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加快案件办理进度,减少奔走次数。二是尽可能不走法律诉讼程序。三是尽可能降低事故处理成本。四是尽可能多获赔偿,得到足够保障。交通事故当事人利益诉求中有一部门是从个人意志出发,受自身认知、法律素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一定非理性成分。

(二)警力不足制约交通事故处理工作难以取得突破。以我队为例,事故处理岗位核定基本配置警力为4人,大队的醉驾刑事案件办理是由事故处理岗位民警负责,因醉驾刑案办理程序要求严,时限又短,必须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在办理刑案一点都不能疏忽的,这方面必须要保障的。大队的无证、准驾不符、超速和改装改型超过罚款200元以上一般程序交通违法案件的办理也是由事故处理岗位承担的,这两方面工作需要大量的警力。今年5月份开始实行新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事故处理适用一般程序物规定了严格步骤,查处时必须对当事人进行酒精、唾液检测,形成检测报告书,事故发生后受案立案传文书制作,信息调取录入,扫描进警综平台,都要耗费时力。一直以来大队每位事故民警手中都是至少各类案件3起。故警力配备不足已成为制约事故处理工作发展的一大瓶颈。

(三)当事人交通法律法规认知不够出现偏差。时至今日,为数不少的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法律意识和认知水平依然停滞不前,没有与法律法规同步更新。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动辄要求扣车、扣证、要求马上调解等,提出一些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的要求。在无法得到事故处理民警支持时,便认为民警有意刁难、不作为,产生对抗和不满情绪。

(四)部分民警服务意识淡薄,还未真正转换适应新形势的理念。当前,事故处理民警认识理念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能力不足,有本领恐慌症。有部分民警在调处交通事故时,对法律条文的理解不深不精不细,导致处理时解释不到位,加之方法欠妥,用语不规范。少数民警过度强调我做了就可以了,至于有没有好的结果与己无关,不能设身处地体谅当事人心态、困境,态度倨傲,把矛盾上交或留下尾巴,引起群众不满。

三、落实交通事故处理便民利民措施的建议

(一)快速发现快速处理。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路面监控探头全覆盖,大队为此配置了视频巡查岗位,做到快速发现,对能快速撤离的,接警民警在接处警中引导当事人快速处理,撤现场,当事人协商,对责任划分的判断,有效避免大面积拥堵。目前,大队已将单警GPS整合到大队的指挥平台,大队指挥室可直接指挥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民警先期到达现场处置。同时借助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对报警地址准确性的把控,确保民警及时准确到达事故现场快迅处置。

(二)推广交管“12123”手机APP软件运用。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是公安部和中国保监会为防范公路和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撤离不及时引发交通拥堵和二次事故,切实解决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时间长、程序复杂和保险理赔难、手续复杂、效率低等问题,联合推出的一项改革措施。通过应用“互联网+”理念和技术,进一步简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流程,实现道路交通事故现场自行协商、认定,保险快速定损、快速理赔,为群众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该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特点:一是基于微信平台开发非常便利,无需下载,只需利用微信扫一下二维码即可;二是系统中的“报警功能”可以上传现场照片和发布地图信息,这样可以确保民警及时掌握现场信息和现场位置,做出最快的、高效的处置反应,事故中的受害者也可以得到及时的救援和救助,特别是解决了外地人无法描述现场位置的尴尬(交警部门在推行该系统后,将在进出口检查点以及事故多发点、旅游点公布公众号二维码)。三是系统中的“个案管理”功能可以将交警、人民调解员、保险、当事人捆绑在网络房间内实施在线调解,特别是对案件轻微,而又身处外地的游客非常便利,可以在该系统实施在线调解;四是系统中的“信息实时发布”功能,案件进行到每一个环节,都会推送相应的法律法规给各方当事人,做到公开透明,同时也便利了民警的解释工作;五是系统的“提醒功能”便利民警办案,办案民警可以自行设置提醒事项和时间,从而减少案件办理中出现时限超期的问题。支队在大力的推广交管“12123”,现在民辅警队伍中得到了推广,方便民辅警处置事故。

今年5月份,我支队提出利用微信平台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公开、在线调解、实时报警的创新设想,目前已初步完成。该系统是利用微信平台的公众号微载体开发的辅助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系统,系统将交警、人民调解员、保险、当事人捆绑在一起实施互动,从而达到便民、高效、公开、公正的目的。

(三)提高民辅警事故处理能力。对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业务专门培训,通过开展法律法规、调查取证、道路交通事故认定、赔偿调解等专项业务培训,切实提升民警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专业水平。加强案件办理规范化建设,规范办案环节及时效,做到阳光操作,提高执法规范化和工作效率。

(四)加强建立调解队伍。目前,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大队设有专门人民调解室,由东区司法部门派驻人员与大队联合针对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进行调解。下一步要逐步形成了“政府牵头主导、联调部门主抓、社会积极参与、资源信息整合”的多元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矛盾纠纷工作模式,及时化解交通事故矛盾纠纷。

(五)充分发挥各种救助制度的作用,全面启动各种救助、帮扶基金,着力解决受害人的实际困难。2017年10月,在我辖区发生一女驾驶员借车练车时撞伤2人的交通事故,驾驶员垫付不起基本医药费,车辆只有交强险,车主不出面,甚至不愿意在保险公司的理赔单上签字认可,保险公司以此为借口拒绝垫付医疗费用,引起当事人上访。大队及时启动道路交通事故救助资金申请程序,得到当事人的肯定。

(六)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处理。由于交警、保险、医疗等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不到位,导致交通事故伤者在抢救治疗的过程,涉及较大医疗费用问题得不及时解决,导致医疗机构向受害者亲属施压,受害者找肇事者和交警纠缠,保险部门又不能及时垫付,因此此类矛盾较多,上访时有发生。在处理事故中还存在资源不共享的情况, 6年内的新车2年一检,第一年时在系统内还能查出保险公司是哪一家,而在第二年时,系统内是看不到保险公司的情况,我大队处理一起交通事故时就发生过,当事人不露面,花费大量精力才核查清楚,最终督促保险公司垫付了医疗费,才取得受害人理解。这些情况都需要资源共享,齐心协力,才能有效化解矛盾。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还要积极协调医疗机构依法履行职责,促其既要及时救治交通事故伤员,又要合理治疗和收费,杜绝延迟救治。只有做好共同努力此项工作,树立民众对公安交警部门的信心,才能使事故处理真正便民利民。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