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乡村上的新符号 ——攀枝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实践
2025年07月23日 17:22:17 来源:攀枝花日报
什么是“农文旅融合发展”?
放在两年前,26岁的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大坪组村民张皓田、30岁的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岔踏箐组村民魏生英,压根不知道这个概念。
是一座城市的创新探索,让两个相距100多公里、没有任何交集的农民有了几乎一致的认识:“就是在我们这样风景好、有产业的乡村里,发展旅游、举办活动嘛!”
在过去的两年以及未来的发展进程里,攀枝花以农为根,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把文旅新符号“印”在广袤的乡村上,用“加快打造高颜值阳光康养名城”的大机遇,为乡村和生活在乡村的人制造了无数个可感可及的小确幸。
魔芋变魔方,一颗“土疙瘩”扇起“蝴蝶”效应
“要么坐井观天,要么把异想天开变成现实!”
7月11日上午,张皓田从金芋健三产融合示范园“529”文创街区经过的时候,看着街区的一方天井,又想起了这句话。这句话让张皓田一直在回味,也让他信心倍增,作为金芋健种质资源圃的队长,他和团队每天要在40℃以上的大棚里工作数小时,管理由公司研发、储备的200余个魔芋品种。在公司文化街区展示的100名魔芋种植明星的笑脸墙上,他是最年轻、笑容最灿烂的一个。
2年多前,张皓田还是一个对魔芋一无所知的盐边南部农民,一场由一颗“土疙瘩”——魔芋扇起的“蝴蝶”效应,改变了他的命运,更带动了影响攀枝花农文旅融合发展进程的万人共舞。
2023年,为加快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盐边县招引金芋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立项珠芽金魔芋种植,从北部地区的数十亩试种开始,在河谷、中高山的8个乡镇40个村341个点种植探索,如今已在全县形成魔芋产业全域推广、全链增值、全员共享的“三全”模式,带动南北地区1000余户农户参与、种植面积达到2.5万亩,户均增收3.2万元。在杭州、深圳及海外设立5个销售中心,2024年海外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实现从传统种植到生物科技产品的转型升级。
立足一产强基、二产增值,盐边又启动了向三产延伸的大幕,县政府支持金芋健公司在红格镇新民村流转村集体经济、老企业闲置用地126亩,打造以魔芋主题公园、金芋别院民宿、芋见张宜花园餐厅等文旅矩阵于一体的金芋健三产融合示范园,从种植、加工、文旅三大环节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多层次就业。
和张皓田一样,红格镇村民祁国虹、银兴莲也成为金芋健公司的员工。27岁的祁国虹以前在镇上一个民营教育机构教小朋友跳舞,如今成为金芋健舞蹈队的骨干队员;45岁的银兴莲原先在距家39公里的工业园区当化验工,如今她是金芋健公司魔芋餐厅的新型轻食制作能手。收入稳定、离家近、环境好,是他们对新单位的共识。
为了让更多周边农户加入致富行列,作为2025年度盐边县7个联农带农创富共同体样本观察点之一,金芋健三产融合示范园即将于8月开园,预计每天要接待上万人游园,最近公开招聘120名新员工。总经理罗小平说,公司还有一个大动作,就是与园区周边800亩土地的主人合作,签订林下种植合同,在芒果树、脐橙树下套种魔芋,增加土地附加值;与农户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对闲置民居统一进行风貌打造,用作园区附属民宿开发。目前,已经有7户人家有签约意向。
咖啡馆“飞”到云端,“鲜花里”不止鲜花
魏生英没有想到,从小到大,在她的眼里这个土不溜秋的高山坡,能建成一次可容纳100人同时喝咖啡的时尚咖啡馆,全国各地的人会不远万里开着车到这么偏远的高山上来耍。因为疫情闲在家里几年的她也成了这家咖啡馆的员工。
近看新山梯田稻香风光,远眺龙肘山云海茫茫,海拔1970米的米易县新山傈僳族乡新山村稻香咖啡,自2023年建成,就人气火爆,去年亮相“2024中国(攀枝花)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后,更是一座难求。咖啡馆的负责人说,去冬今春,从馆内停车场到外面的公路沿线,京C、沪B、川A、云R、粤E、吉P……国内各个城市的车辆蜂拥而至。
“在这里上班,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孩子,还长了不少见识。”魏生英很珍惜自己现在的工作,每天,她都会把咖啡馆里外的桌椅擦拭得干干净净,闲暇之余,坐在这个被网友称作“云端上的咖啡馆”里远眺,是她最惬意的时刻。
云端上的咖啡馆还派生出了云端上的集市,去年,靠近稻香咖啡的公路边新建了土特产市场,新山村以及上方高隆村、下方中山村的妇女们会在农活间隙时来摆摊卖山货,“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可以卖好几百元。”与魏生英同村的魏从英说,她摊位上的山货有20多个品种,客人很喜欢。
在米易县近年来全力打造的南部农文旅环线里,新山村稻香咖啡仅仅是众多新兴旅游业态里的其中一个。这条以省道S465为主干道、连接5个乡镇23个村的百里环线,成功打造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个、天府旅游名村1个,推出5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如果新山稻香咖啡是百里环线隐于高山的耀眼明珠,禹王宫村鲜花里康养民宿集群就是铺呈在田野上的写意画廊。
“禹王宫村以前从未有过康养,鲜花里康养民宿落地后,全村康养产业从无到有,今年3月被CCTV-新闻频道关注,确实是靠党委政府独到的眼光。”7月14日上午,宁静的禹王宫村,各式民宿小洋楼被鲜花、溪水、绿色蔬菜环抱,人称“波书记”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波说,康养民宿能在禹王宫村落地,是在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厘清了土地与村集体、投资公司的关系,全村12个村民组零散的集体建设用地通过流转、整合,集中到环境、交通条件优越的村中心区域,吸引6000万元社会资本建成了项目。
项目进入公司化运营,物管、保洁全部是村里人,每年村集体经济有20多万元的收益。目前,一二期350套房屋全部投入使用,到了每年10月至来年3月康养旺季,依然一房难求。今年三期136套房屋主体已完工,正进入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全部投入使用。
如今的禹王宫村,不光有鲜花里康养民宿,还有针对旅居群体的花瓣雨民宿,10多户村民还把自家闲置土房改造成自营民宿,外地康养人士中的书法家主动为村民写门楣牌匾、家风家训,来自成都的高级英语教师义务为村里娃补课,被村里吸纳为“荣誉村民”。“鲜花里”不止鲜花,还有攀枝花独有的新型乡村人情关系。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梁波 薛琪舰
编辑:张妍
![]() |